中国古代认为,在男女交合过程中有七种做法对健康有害,八种做法对健康有利的说法。这种理论初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竹简《天下至道谈》后世不少性学书籍多有引用,并有所发展。
《天下至道谈》强调,“气有八益,又有七损。不能用八益、去七损,则行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,五十二起居衰,六十二耳目不聪,七十而下枯上脱,阴气不用淉粒流出。令之夏壮,去七损以振其病,用八益以贰其气,是故老者不壮,壮者不衰。”所谓八益,一曰治气,二曰致沫,三曰知时,四曰畜气,五曰和沫,六曰窃气,七曰待赢,八曰定倾。这意思是,所谓八益,一是调治精气,二是吞下津液,三知道交合的最佳时机,四是蓄养精气,五是调和阴液,六是聚积精气,七是保持满盈,八是防止阳痿。该书还介绍了运用“八益”的具体办法。
该书又论述“七损,为之而疾痛,曰内闭;为之出汗,曰外泄;为之不已曰竭;臻欲之而不能,曰佛;为之喘息中乱,曰烦;弗欲强之,曰绝;为之臻疾,曰费;此谓七损。故善用八益,去七损,耳目聪明,身体轻利,阴气益强延年益寿,居处乐长。”意思是:性交时阴茎疼痛,叫内闭;性交时出汗多,叫叫走泄精气;房事没有节制,叫精液耗竭;到了想性交时却不能,叫阳痿;性交时喘息并心烦意乱,叫烦;女方无性交要求时而男方勉强她,对女方的身心健康有害,叫绝;性交过于急速图快,就是浪费精力。以上就是七损。善于用八益而去七损的人会耳目聪明,身体灵活轻便,生理功能日益增强,就能延年益寿,生活快乐长久。